今天去舟洲姐姐家作客,吃喝玩乐间忽然鼻子很酸。想想一转眼舟洲姐已经毕业并且马上要出国了。奇怪的是,我们聊天的话题总是离不开“佑歌戏剧社”。从前是,现在还是……
记得我08年刚上大一,一进校就认识了舟洲姐,她是当时的佑歌戏剧社社长。还记得刚军训完的那天,回到学校已经很晚了,一进寝室大楼就看到中文系学生会和社团的无数学姐学长在发传单招人,舟洲姐带了三个人做宣传。她看见我以后就叫我去戏剧社面试,说我很有喜感。
舟洲姐,三年了,“你很有喜感”这句话我一直记得,就因为你这句话把我和戏剧社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面试的那天我很紧张,在面试的门口来来回回转了很久,一直不确定到底要不要进去。最后是贾凡把我硬拉进面试的教室。一进去就看到6个人大义凛然的坐在我的对面。我还记得舟洲姐叫我演的是迟到的学生和打扫卫生时看见蟑螂的文弱女。说真的,我演的特别差劲。演完以后我迅速撤离现场,因为真的太丢人了。面试结束后我真的没想过能进戏剧社。但是面试结束后的第四天我收到了演员部发的通知,说我进了。我当时无限感慨,我心里很清楚是舟洲姐把我留着的。
所以,舟洲姐,真的很感谢你当时留着我,如果没有你强留着我,我和戏剧社也就没这么多感情了。
进戏剧社演的第一部戏就是《孔雀东南飞》,我演焦仲卿的母亲。关于这个角色我是又爱又恨,因为演完这个角色后我确实是火了一把,火到大家见了我再也不叫我的名字了,都改口叫“婆婆”,火到以前不认识我的人见到我以后根本不问我的真实名字,开口直接就是“婆婆”。久而久之我就开始恨了,因为我有名字啊,我希望大家叫我的名字而不是“婆婆”。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见到我都会对我的角色使劲评论,我真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陷入了这个角色带给我的阴影里。
但是不得不说,《孔雀东南飞》确实带给我不少成长。犹记得这部戏排的很辛苦,排了大概2个月,然后学校突然说要取消所有院系的新年晚会,后来说不取消了,但是我们系的元旦晚会却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次年的1月。而且戏排到中间的时候,社长由何舟州换成了马雪璐。整个《孔雀》是由两位社长悉心打造的。最后演出完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大家都很开心。通过这部戏我拥有了几位很要好的朋友,在这里点名:杨凯、李云、马雪璐、秦艺婷、舟洲姐。尤其是杨凯,你真的是我这辈子遇见的最好的男闺蜜了。从大一到现在,你一直任打任骂,我时常都在想可能我这辈子再也不会遇到像你这样对我好的朋友了……
后来上了大二,戏剧社的社长又由马雪璐换成了李斯琳,而我也成了演员部的副部长。我想大二可能是我大学里最重要的一年了,它记载了我无数的成长。大二一年我演戏也排戏。演《当你有时间》,排《人间四月天》。
在这里我郑重申明,“佑歌戏剧社”和“光荣之夏”青年剧团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社团。希望大家弄清楚。
我不想说《时间》这部戏了,因为它和戏剧社真的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我一定要说说《人间四月天》和这部戏的所有演员。
《人间》是我和诸泓韬、柳媛排的第一部戏。说实话,排戏比演戏难的多。演戏不用操心任何关于角色以外的事情,演员只管把自己的角色诠释好就行。但排戏的人却要操心太多,小到一个道具,大到整部戏的配合。以至于这部戏拖到越后来,诸泓韬干脆从排练现场消失了。《人间》是09年11月定的剧本,11月末开始排练。这部戏本来是要在12月的新年晚会上演的,但是无奈“猪流感”太强大,所有院系的新年晚会全部取消,所以这部戏就搁浅了。待到第二个学期刚开始,李斯琳告诉我《人间》要在戏剧社每年的戏剧之夜晚会上演。
于是把所有演员再次召集在一起。那时才3月,但戏要5月中旬才演,中间排戏的过程真的很艰辛。有三个演员离开,我不得不煞费苦心再找演员;排练经费不够,很多效果做不出来;演员太多,无法平衡每次排练的细节,这些问题一再出现,考验着我的大脑。每一次的排练都刻骨铭心。在此要点名感谢所有演员:李建廷、唐小凌、赵露露、陶茂华、郝文婷、骆文平、张瀚祥、吴宇舟、周李阳、黄爱迪。谢谢你们一直都那么给面子,每次排练都那么给力,每次我发脾气后都无条件的哄我,每次训练都那么认真。当然也要感谢:李勇、石雨辰、张一歆。我知道你们离开有原因,所以虽然你们离开了,可仍要感谢你们,因为你们之前排练也是那么认真,那么给力,所以谢谢你们。还要感谢柳媛,我们相互搀扶、互相鼓励,终于坚持了下来。更要感谢李斯琳,我们之间有过不愉快,工作上出现过摩擦,但是真的很谢谢你包容我的种种,戏剧社做下来不容易,更何况你把它做的越来越好了,你真的不容易!
《人间四月天》可以说是一部很有爱的剧,它见证了很多感人的瞬间、见证了很多感情。说实话,我为这部戏倾注了不少心血,我们排这部剧也很辛苦。演员们通常为了排练逃课,也经常放弃休息的时间投入到排练里。五月中旬,《人间四月天》在学校大礼堂上演。演出很失败。演出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我开始惯性逃避,逃避见面、逃避谈话。我不知道怎么面对演员,不知道怎么面对那些曾经感动的瞬间……可,戏演完了,剧组还是要正式解散一下的。于是开始聚餐。聚餐那天晚上我喝了很多,导致我后面一直在吐,我记不清我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只是酒醒后我明白,我真的很感谢所有为这部剧付出过的人,也很感谢这部剧的演员们给我过的那个难忘的20岁生日。只要有你们在,感动和惊喜就充斥着每时每刻。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人间四月天》,不会忘记“佑歌戏剧社”。
这个地方赋予了我太多的失败和光荣,这个地方见证了我太多的欢笑和泪水,这个地方给了我太多的成长。
现在我大三了,戏剧社社长又由李斯琳换成了黄爱迪。说真的,在戏剧社待的这两年多,见证了四位社长的工作,也看着戏剧社越做越好,真的有无限感慨。在戏剧社里,我从学妹到学姐,从演员到导演,一步步走上来看到的很多、听到的很多、见证的更多。从最开始我服从学姐们的命令,到我自己做决定,再到现在我以局外人的角度看戏剧社的学弟学妹们工作,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言语来描述这种蜕变的感受。
看着现在大二、大一的你们正以最激情的方式活跃在戏剧社里,看着你们像我当初一样疯狂的被戏剧所吸引,我明白:这就是戏剧的魅力!
想最初,戏剧社的演出就在操场上随便演演,草草了事。没有灯光、没有服装,什么都没有;现在戏剧社的演出,灯光、服装、话筒等等所有东西一应俱全。
想最初,每部戏的演员要求爷爷告奶奶的请人家来演;现在戏剧社每部戏的演员都是精挑细选的结果。
想最初,戏剧社所有演出费用系里只给300;现在戏剧社的一台晚会,经费再也不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
想最初,戏剧社每部戏演出时,观众只有中文系的师生;现在戏剧社的一台晚会,观众能把大礼堂全部坐满。
想最初,戏剧社办了没多久就要解散了;但是现在的戏剧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完整的坚持了下来,并且坚持的这么好。
想最初,戏剧社是个没有Logo,没有标志,由几个文艺小青年组成的小社团;现在的戏剧社,社里有一百多人,有了自己的标志,有了自己的地位。
想最初,“佑歌戏剧社”只是个名不见经传、不打眼的小组织;现在的“佑歌”在全校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外系的很多人都知道中文系有个叫做“佑歌”的戏剧社。
想最初………………………
“佑歌戏剧社”是我的第二个家,在这个大家庭里我认识了我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你们,在这里我一次又一次开心的绽放着自己的青春,在这里我一次又一次燃烧着自己梦想,在这里我一次又一次的成长。我想我一辈子都会记得我曾在大学里参加过一个叫做“佑歌”的戏剧社。
外人很难体会我的情感,别人也很难理解戏剧社给我的东西对我有多重要。
我只愿戏剧社里的你们都能让自己的血液拼命燃烧、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把自己的青春活到放肆。
在此献上我最诚挚的祝福!愿“佑歌戏剧社”越走越好,永远常青!